您当前位置:供应信息 - 查看供应信息 -
越来越多中国老年人要求子女“精神赡养”
您还不是信用通用户马上加入
查看大图
当 前 价: -- 元/ --
最小起订: -- --
供货总量: -- --
点此询价
发 货 期: 0天内发货
所 在 地:
有效期至: 2040 年 12月 31日
中华生命救助网
最新供应 公司介绍
 联系人:朱万里
 经营模式: 服务型,
 信用通指数:60
 工商注册信息:
 证书及荣誉:
本公司共有 315 条同类“供应信息。 查看其它→首条1234567末条
详细信息
“没想到母亲把我告到了法院,而理由竟然是我很少回家看望她。”15日,接到法院传票的柳斌奈地说。

  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,从事销售工作的柳斌经常加班。“写方案、打电话、拜访客户、和客户吃饭,不加班活儿永远也干不完。”今年32岁仍未婚的他,少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,也经常忘记给她打电话。

  65岁的柳斌母亲是典型的“空巢老人”,离异的她早已退休,而柳斌是她的独子。“儿子回家少,也不怎么打电话,有时候我只能和自己聊天!”柳斌母亲情绪激动地对法官说。

  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超过1.8亿人。而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,也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像柳斌母亲一样,成了孤独的“空巢老人”。

  在起诉书中,柳斌母亲提出的诉求是让儿子每月至少回家一次。“我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有3000多元,我不缺钱花,就想儿子经常回家瞧瞧。”柳斌的母亲说,自己只要求“精神赡养”。

  实际上,中国的法院正在受理越来越多的“精神赡养”纠纷。北京市延庆县法院2011年受理的51起赡养纠纷案件中,超过60%的当事人提出子女“每月回家一次”的诉讼请求。而在北京市的其他基层法院,近年来受理的“精神赡养”诉讼案件也在逐年攀升。

  根据中国《婚姻法》,赡养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。然而这项法律并未明确“赡养”是否包括“精神赡养”。在很多年轻人眼里,“赡养”只是给步入老年的父母提供生活费或医药费。

  “空巢老人”们“精神赡养”的诉求得到了立法者的回应。今年6月,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,修订草案中提出,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,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。

  但这项草案却一度引发各界争议。在微博上,网友“吴猪子”说:“现代社会生存艰难,更多人只能一年回一次家,一个电话、一份礼物、一张汇款单,难道你能说他不孝?就算以法律强制回家,又有何意义?”

  这也让法官们十分棘手。“即便是我们依法判决子女"常回家看看",但子女们却不配合,判决该如何执行?”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法庭副庭长陈昶屹说。39健康网

 

解狐版权所有 2000-2007 |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| 法律声明 | 服务条款 | 隐私声明 | 联系我们